我院硕士研究生王洪鑫在钛酸锶基热电陶瓷领域取得进展
近日,我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洪鑫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国际知名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和Rare Metals上发表研究论文,报道了在钛酸锶基热电陶瓷设计与性能调控方面的进展。
得益于其高对称性导致的能带高度简并度和大塞贝克系数,钛酸锶已经成为n型高温热电材料的重要一员。然而,钛酸锶自身的强金属-氧离子键使其在室温下表现出很高的热导率(∼12 W·m-1·K-1@300 K),因此,有效降低热导率成为提升热电性能的关键。研究者发现,通过引入纳米结构和异质相可以有效散射长波声子,但对短波声子的散射效果不理想。为了在保持优异电输运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热导率,需要设计一种基于组分调控的策略以实现多尺度声子散射。
基于此,作者采用基于成分设计的熵工程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Ca0.25Nd0.25Sr0.5-xBaxTiO3 (x = 0, 0.05, 0.15, 0.25)陶瓷,通过调整Ba含量精确调控了构型熵,在引入点缺陷、局部应变场、位错和晶界在内的多尺度缺陷有效散射声子的同时,调整了能带结构并优化了Seebeck系数,平衡了载流子和声子散射之间的关系,实现了电热输运性能的协同优化(图a,Inorg. Chem. 2024, 63, 24724)。此外,由于化学无序、晶粒细化以及缺陷浓度增加,陶瓷的硬度提高。进一步结合缺陷化学原理,在(Ca0.25Nd0.25Sr0.35Ba0.15)1-xTiO3 (x = 0.03, 0.06, 0.09, 0.12)中构建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A位缺失,发现这不仅促进氧空位和Ti³⁺的形成显著提高了载流子浓度,还通过改善结构对称性以及减少晶界散射提高了载流子迁移率,在保持低热导率的前提下,使功率因数得以进一步提升(图b,Rare Met. 2025)。这些工作强调了熵工程和缺陷化学相结合的策略在调控SrTiO3基热电氧化物电热输运方面的重要意义。
论文第一单位是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通讯作者是我院研究生导师李存成老师和张明伟老师。
(a) 不同Ba含量Ca0.25Nd0.25Sr0.5-xBaxTiO3陶瓷和(b) 不同A位缺失(Ca0.25Nd0.25Sr0.35Ba0.15)1-xTiO3陶瓷的性能
原文链接:
1. 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acs.inorgchem.4c03968
2. 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article/10.1007/s12598-024-03177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