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公开:
 
首页  学生工作  学工动态

材有榜样 | 关皓:“关”山览胜,“皓”月启明

2025-11-08 亓鹏 阅读 27

怀瑾握瑜,行且益坚。关皓用四年时光,在岁月的淬炼与不懈的求索中,镌刻下独属于自己的成长印记。

无论是挑灯夜战钻研课题,还是全心投入学生工作,他始终坚信,每一步努力都有价值,每一程经历都闪耀光芒。日复一日的专注与不断锤炼,让他累计斩获国家奖学金等4项奖学金,最终成功推免至山东大学,直接攻读博士学位。

勤思治学,稳进逐光

提起关皓,身边人总会联想到他规律的作息、专注的神情,以及面对学业时从容不迫的态度。他就像一棵扎根沃土的树苗,以恒心为养分,以方法为枝干,稳健成长为能够抵御风雨的栋梁。

关皓的学习节奏,既有“笃行”的坚守,又有“巧思”的变通。每天清晨,当校园还沉浸在静谧之中,他已准时开启学习状态;午后阳光正好时,两点半的书桌前必有他的身影;夜幕降临,灯光下,他依旧在知识的海洋里深耕——“这几个时间点基本不变”。他用规律的作息为学习筑牢根基,如同为远航的船只设定好精准的航向。但面对大三课程难度提升、任务加重的情况,他不局限于固定规划,而是“根据每天的情况灵活调整”:若当天课程知识点密集,便优先整理笔记、巩固理解;若任务相对轻松,就借助短视频了解材料专业的拓展知识,让学习始终贴合实际需求。

在课堂上,关皓有着独特的听课秘籍。他不再盲目追赶记笔记的速度,而是专注倾听老师讲解,“先把知识点听懂,课后整理才更有意义”。他的笔记本上,不仅有清晰的重点梳理,还有自己标注的疑问与思考。遇到不懂的地方,他从不等待,课堂上“当时就找老师问”,课后碰到专业难题,也会主动向老师请教。“老师们都很热心负责,总能帮我理清思路”。在专业课的学习上,他给自己定下“考试必须过 90 分”的目标,这份严格要求驱动着他不断钻研,最终实现多门专业课高分突破。

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关皓的学习方法,没有捷径,却有着清晰的方向与科学的方法。他用规律的坚持积累知识,用灵活的思维应对挑战,用主动的态度攻克难关,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。

竞赛砺能,实践笃行

求知之路,既有理论的深度沉淀,亦需实践的反复锤炼。竞赛与实践,恰是贯穿这一过程的两大核心维度,共同指引着成长的方向。关皓的探索历程正是这一路径的生动写照——他以探索为引领,以扎实行动为根基,不仅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了自我超越,也为同行者树立了可借鉴的典范。

“提升能力,不做一个无所事事的人”。竞赛伊始,关皓也如众人一般,心头萦绕着患得患失的忧虑。随着竞赛经历的积累,他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这种恐惧对自身的桎梏。直到站上山东省高分子材料创新设计大赛的舞台——作为答辩新人的他,最终赢得了二等奖的肯定。这份鼓励不仅极大提升了他的信心,更让他见识了“人外有人”的广阔天地。那些强大的对手不再令他焦虑,反而化作了磨砺他身心的砥砺石。渐渐地,关皓对奖项的执念悄然消散,取而代之的,是对竞赛过程本身的全心珍视与对自我突破的深切渴望。这份沉淀后的专注,很快便结出了累累硕果,他的能力在后续竞赛中得到了强有力的证明:先后将 9 项国家级、17 项省级及 12 项校级奖项收入囊中,并于学术领域崭露头角,发表了关于复合材料锌材制备与性能研究的重要论文。

除了竞赛成绩优异,关皓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。在“鄂江守望”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阶段,作为队长的他带领团队成员走进商场,开展动物领养政策宣传活动。活动中,他们遇见不少热心市民,不仅协助团队顺利完成任务,也让队员们深受触动,收获颇丰。除宣传活动外,实践团还前往动物救助站进行清扫整理,并围绕动物领养议题展开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深入调研。基于扎实的一线工作与翔实的数据分析,最终他们撰写的调查报告荣获“2024 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二等奖”。关皓在实践中所展现的出色组织与领导能力,正是源于其丰富的学生工作历练。他身兼班长、辅导员助理、院学生会就业服务部负责人等多项职务,有效锤炼了自己的组织与协调能力,为他在社会实践项目中从容应对挑战、凝聚团队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“这次实践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,而其中最难忘的收获,便是亲身感受到了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温暖。”

皓月当空,清辉满途

关皓的大学生活,如同一幅细腻而丰富的画卷,在勤奋与热爱的交织中,铺展出青春独有的光芒。他相信,生活不只有课业与竞赛,还有汗水、书香、陪伴与思考,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,构成了不留遗憾的岁月注脚。

当被问及如何在紧张的学业与竞赛中寻得平衡,关皓的答案是——游泳。于他而言,每一次划水,都是与自我的对话;每一次换气,都为生活注入新的活力。夜幕下的操场,则承载了他另一份宁静。独自漫步其间,晚风拂面,思绪随之沉淀,白日的喧嚣与浮躁,皆在脚步的起落间悄然散去。这份动静之间的平衡,是他保持高效与积极状态的密钥。支撑他走过无数挑战的,还有一个微小却强大的习惯——思考。面对学业瓶颈时,他会思考知识的逻辑关联;遭遇挫折时,他会复盘过程漏洞,这些贯穿日常的深度叩问,让他面对“学历贬值”的喧嚣时,能坚守内心的答案:“我要证明给他们看,读书可以改变命运。”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的笃定,也化作他面对困难时最实在的底气。

生活中的温暖,往往来源于人。谈及良师益友,关皓的言语中满是感恩。在学业上,谭洪生教授给予他悉心指导;在成长中,辅导员老师们给予他关怀与鼓励。这些来自各方面的支持,共同构筑了他坚实的后盾,也为他担任班长、投身学生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学生工作培养了他的统筹协调能力与直面责任的担当精神。“经历沉淀的馈赠,会在岁月长河里慢慢体现,润物无声。”在他看来,主动走出舒适圈,参与学生工作、社会实践与科研竞赛,这些积极的尝试从长远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。那些为梦想熬过的深夜,为热爱奔走的路途、为成长付出的坚持,都悄然化作羽翼,托举着他从东北农村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

少年不负青云志,心向山海自可期。关皓即将带着四年的沉淀走向人生的新阶段。长路漫漫亦灿灿,那些师友给予的温暖,实践磨炼的勇气,热爱铸就的坚定,都已化作脚下沉稳的力量,伴他以更昂扬的姿态,奔赴下一场山海。

地址:中国 山东 淄博 山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(200049)  旧网站入口    乐达云创

2018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